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助力“硬科技”成果转化
天使项目投融资“思源汇”正式启动
12月15日下午,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2栋A座26楼举办 “硬科技”项目路演,天使投融资系列“思源汇”正式启动。首期活动邀请了英诺天使、同创伟业、南山创投、旦恩资本、勤智资本、植德律所、中国银行、中集集团等深圳知名机构参加,助力“交大硬科技成果”在大湾区转化。
本期活动精选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、国家氢科学中心、机动学院的3个优质产业化项目,呈现出上海交大在超低温技术、微电子、生物医药、健康医疗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,体现着硬科技的“温度”,是交大版的“天工开物”。
路演线上线下同步进行,投融资专家从核心团队、技术水平、研发能力、销售渠道、市场定位等方面和项目团队互动交流,碰撞出创业和投资的火花。
【项目速览】
(一)智能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项目
项目团队由国际顶尖科学家、长江学者,联合医疗及Al领域的跨学科人才组成,依托国际领先的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生物信号采集芯片、生物信息传感与算法等核心技术,开发更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,布局可穿戴设备通用芯片,并研究基于专有设备的辅助诊疗综合方案。
产业化项目已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批准及支持并落地深圳。产品在众筹(Indiegogo)上线21天位居Top Finds排名第2;公司对标芬兰Oura Ring(最新估值25亿美元),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变革性健康可穿戴设备产品及辅助诊疗提供商。
(二)镁基储放氢医美材料项目
项目团队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,凭借国内镁基储氢材料技术,成为国内可控水解产氢技术的旗帜品牌。团队经多年攻关,已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体系,成功研发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材料的可控放氢技术,属于全球首创,并布局了关键核心专利技术共计18项,研发成果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。典型氢健康产品实现8-12小时缓释放氢,上线后产品复购率达到65%。
(三)基于低温精馏技术的同位素新材料制备项目
项目团队依托上海交大在低温技术及工程领域科技成果,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出国内首台套“微通道低温精馏设备”,用于生产高纯度稳定同位素气体。解决我国大科学装置用同位素依赖进口、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(~90%)的问题,第一条高纯气体产线预计2023年批量生产。
【活动方介绍】
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2000年8月经深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,是上海交通大学产学研在华南地区的延伸,依托学校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,卓有成效地开展产学研合作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。
引源基金旨在创新利用科技金融手段,有效助力交大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工作、有力支持交大校友在大湾区的创新创业。